文章详情
沙门菌病(副伤寒)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特征
2011-10-25 9:36:52 互联网
 

沙门菌病又名副伤寒,是各种动物由沙门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总称。临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怀孕母畜发生流产。该病遍发于世界各地,系人畜共患病之一,在食品及公共卫生上极为重要。

 

    沙门菌属是革兰阴性杆菌,分为5个亚属,亚属下共有2000余个血清型。依据其对宿主的感染范围可分为宿主适应血清型和非宿主适应血清型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马流产沙门菌、羊流产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鸡沙门菌、副伤寒沙门菌、鸡白痢沙门菌、伤寒沙门菌;后者主要包括鸭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纽波特沙门菌等。该属细菌对干燥、腐败、日光等因素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外界环境下可以生存数周或数月。对于化学消毒剂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均能将其消灭。

 

该病对人、家畜和家禽以及其他动物均有致病性,各种年龄的畜禽均可感染,但幼年畜禽较易感。如猪以14月龄仔猪发病较多,出生3040天的犊牛、断乳不久的羔羊及6月龄以内的幼驹最易感。感染的孕畜多发生流产,特别多见于怀孕后期的头胎母马以及怀孕后期的母羊。病畜和带菌牲畜是该病主要传染源,它们可由粪便、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和羊水排出病菌,污染水源和饲料等,经消化道感染健畜;也可在交配或人工授精时感染。人发病往往是因吃丁病畜和带菌牲畜的未经充分加热消毒的乳肉产品而发生食物中毒。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在多雨潮湿季节发病较多,发病后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当然包括环境污浊、潮湿,棚舍拥挤,粪便堆积;饲料和饮水供应不良;长途运输中气候恶劣、疲劳和饥饿;分娩、手术、母畜缺乳;新引进动物末实施隔离检疫等因素均可促进该病的发生。

产品搜索

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