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丙型肝炎病毒(HCV)简介
2012-5-7 17:18:51 医学教育网

一、生物学性状

    HCV大小为30~60mm,有包膜。HCV基因组为一单正链RNA,长度约9.5kb,由9个基因区组成,自5′端开始,依次为5′端非编码区,核心衣壳白区(C区),包膜蛋白-1区(E1),包膜蛋白-2区/非结构蛋白-1区(E2/NS1),NS2区,NS3区,NS4区,NS5区和3′端非编码区。5′端非编码区核苷酸保守性强,在各株病毒间很少变异,可用于诊断。其中E1,E2/NS1区易发生变异,致包膜蛋白的抗原性变异而不被原有的抗包膜抗体所识别,病毒得以持续存在。这可能是HCV引起的丙型肝炎易发展为慢性肝炎的原因之一。

  根据世界各地分离的HCV毒株,可将HCV分为6种基因型,我国以Ⅱ型为主。目前为Ⅱ型HCV复制产生的病毒量多,较难治疗。

  NS3,NS4及NS5区基因可分别表达蛋白质,其中NS4表达的蛋白(C100-3)和NS3表达的C33c可作为抗原用于检测患者血清。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经输血、血制品或污染注射器而传播,是引起输血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数丙型肝炎患者不出现症状,发病时已成慢性过程。慢性肝炎的表现亦轻重不一,约20%可发展为肝硬化。并可导致肝癌,我国肝癌患者中约10%有抗-HCV抗体。

  丙型肝炎患者恢复后,仅有低度免疫力,且免疫力不牢固。感染HCV后,机体可依次出现抗-C33c,抗-C及抗-C100-3,可用于诊断还可用套式RT-PCR检测HCVRNA.

产品搜索

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