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娃哈哈20年成长路2007-11-16
2007-11-16 11:33:00
    看着泛黄的照片,惊奇地发现,创业至今20年来,宗庆后的身材、神态、发型竟无多大改变,当然还包括他的各种习惯,他还是没有休息天,还是奔跑在市场一线,还是不喜欢系领带……
  有人统计过,浙江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年,然而,娃哈哈却稳稳地跑过了20年。从当年带着2个退休老师、14万借款到如今坐拥全国百家分公司、一百多种产品、2万多名员工,年销售额200多亿,娃哈哈已成为国内饮料行业的航母,世界第五大饮料企业。有专家说,它是市场经济发展、饮料行业变迁、民营企业成长20年的缩影。
  总结娃哈哈这20年来的经验宝典,宗庆后呷了口茶,讲了3句话:坚持主营业务,小步快跑;踏着时代脉搏,重视研发;关注社会效应,履行社会责任。
  不求快一步,半步刚好
  杭州市清泰街160号,那幢隐在高架桥下的6层娃哈哈集团总部大楼不显眼也不气派。就像宗庆后本人,20年来穿着朴素,生活简单,走在人群中毫不起眼。
  一看没有镜头对着他,宗庆后赶紧把领带松了下来,娃哈哈过20周岁生日,宗庆后这几天接受采访的活儿很重,面对镜头,必须西装革履,宗庆后说宁愿到处跑市场,可这工作无人能替。
  “那时候,我踏着三轮车卖课本、冰棍,见我销售做得好,就给我个销售总经理干干,其实就是光杆司令。”
  宗庆后笑道,当时哪里想得到会做到今天这个局面,这么多年来一直没好好喘过一口气,“上了这贼船,就下不来了,回头看原来已经走了那么远。”
  宗庆后唯一的爱好大概就是看书了,但面对来自全球商界和学界的管理之道,他似乎更相信自己的“脚”,一周前,宗庆后又到欧洲日本转了一圈,带回来整整10大箱子各色饮料。
  “宗总出国一回来,我们一群同事的味蕾就发麻。”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科委副主任欧凯打趣地说,几个大男人都不喜欢喝饮料,但搞研发的逃不过,以前宗总也和他们一样,大家一喝一肚子。
  “其实我喜欢喝茶,不喜欢喝饮料。”宗庆后说。
  咖啡可乐、营养快线、思慕C、悠悠奶咖……这两年,娃哈哈推新产品的速度让人应接不暇,这不希奇,关键是投放一个火一个。宗庆后笑笑,我们还有二十多种储备饮料排队等着呢,不过速度不能太快,小步快跑,领先半步就行。
  “现在年龄最大的应该是AD钙奶,已经10多年了,而且销售额每年还在增加。”欧凯说,技术部有70多号人,他们的工作就是研发储备饮料,“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款新饮料上市,背后花的时间可不少。就说营养快线,之前哪个牛奶饮料能见光包装?为了保证阳光照射下保鲜和维生素不损失,我们花了1年多时间去研究,产品研发出来后,还要到全国10多个城市去做调研,只有符合大众口味的饮料才能进入市场。”
  这两年,原料成本急剧上升,但娃哈哈不仅销售稳步增长,利润也不含糊。
  “成本上升淘汰了一些杂牌,这块市场腾出来了,新产品又带来了高利润,有了准备,娃哈哈销售稳步增长。去年新产品贡献的销售收入占到了总销售额的1/3。”宗庆后总是很谨慎,日本、北欧的口味最适合中国人,日本现在已经喝纯茶饮料,这是趋势,但国内目前还没到这一步,所以饮料行业不能落在别人后面,但只要比别人快半步就行,快一步多了点。 
    为了一直保持领先半步,现在,宗庆后依旧是早上7点半上班,晚上11点多下班。跟着宗庆后出差是个苦差使,听外联办一位员工说,有一年跟着宗总到沈阳出差,晚上七八点下飞机,饭都没吃,就跟着宗总跑到沈阳分公司车间看设备查问题,当地政府领导在市中心设宴他不去,硬要在自家食堂吃,结果食堂饭菜热了一遍又一遍,他都快饿昏过去。
  宗庆后没有任何个人爱好,对他来说工作就是一切,“如果一天不工作,日子真不知怎么过。”
  带着“大家庭”闯事业过日子
  李建新是娃哈哈集团下属饮料公司一位普通的车间维修工,在娃哈哈工作了10年。他不善言谈,只是笑,因为最近刚分到74平方米的一套两室一厅。
  杭州的生活成本很高,特别是房价,一个维修工,一年收入8万已经了不得,但想在杭州安个家却仍然可望不可及。尽管没有产权,在杭州有套房,这是李建新做梦也在想的美事。
  外界传宗庆后像个独裁者,但娃哈哈里面的人都说宗庆后像个“大家长”。如果真是独裁者,20年来娃哈哈没犯过大错,也算是个用实力说话的独裁者;如果是大家长,20年来,宗庆后一直在努力做一件事,让员工们都有一个家,直到房价大涨的今天,他仍在努力,在杭州,他已经为员工解决了1000多套房子,就连员工宿舍,他都要亲自检查,电视、空调、晾衣架……一个都不能少。
  “娃哈哈靠我一个人能做多大?娃哈哈的今天靠的是所有员工。”对宗庆后来说,“家”里的事,事无巨细,企业战略是大事,员工婚嫁也是大事。有一次检查车间,宗庆后突然转头对工会主席说:“我们这么多优秀的小伙子姑娘都结婚了么?肥水可不能流外人田啊。”
  于是“思慕俱乐部”成立了,“俱乐部常组织一些活动,下回活动看哪些人不在了,就知道转到地下去了。”工会主席笑着说。
  娃哈哈全国2万多员工,流动量却很小。我们提到了“外来务工者”,宗庆后纠正说:“我们这只有员工,进了娃哈哈大家都一样,补贴、福利、工资都同等对待。”
  为了让员工都把公司当自己家,宗庆后很早就在娃哈哈内部实行分红制度,做得好的正式员工都能申购娃哈哈的股份,每年年底都能分红;而后来,制度变成只要在娃哈哈工作满一年的员工,都有资格申购股份,离开娃哈哈的都能退股。所以在娃哈哈,员工的年平均收入可以达到5万多元。
  “至少要让员工工作起来通气,”宗庆后说,“凭良心说,以前和员工交流挺多,大事小事员工都直接找我,现在人太多了,只能开通网络平台,让大家有事情直接往上发,总经办不能解决的,我来调解。”
  “那时候公司里就只有几十个人,大家工作在楼下,宿舍在楼上,宗总跑完销售回来就烧煤球炉,还常常烧夜宵给我们吃。”已经在娃哈哈工作了20年的饮料公司统计员严春凤回忆说,当时第一批分房子的时候,都是民主推选的,罐头厂一位员工没选上跑来找宗总,说自己确实困难,尽管不认识,宗总仍第二天就下去调查,当晚就把房分给了他。
  从几个人到几万人,这个“大家长”不仅带着大家闯事业,也带着大家过日子。
  不久前,宗庆后过生日,大家开完会就煮了一大锅面条,100多个人围着他吃起了“长寿面”,在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所有人都相信,在娃哈哈没有第二个人能够替代宗庆后“家长”的位置,所以已经63岁的宗庆后又多了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培养一个团队,上市,让企业更规范。“我也想能到西湖边去喝个茶。”他说。
    看一组供货数据,会让人惊讶半天: 
   今年用白糖30万吨——占全国糖产量3%,每年有上亿元从娃哈哈流到广西、云南等数十万农民手中;
  今年用奶粉10万吨——按照8.5吨牛奶做一吨奶粉,一头牛一年贡献6吨牛奶,一年为娃哈哈“服务”的奶牛是15万头,按照一个奶农4头牛,娃哈哈为3万多奶农解决了生计;
  今年茶叶128万吨——按照一亩一年产干茶100斤,娃哈哈每年所用茶叶来自12800亩茶园,按照一亩茶地需要3个工人,3万多茶农生活有了依靠;
  娃哈哈今年还需要6000多吨米仁,8000多吨赤豆……
  有了娃哈哈,近100万农村人口直接间接有了工作。
  “我们对原料的要求很高,10多个技术工人每年巡逻在各个农产品基地,提供设备技术。”集团供应部潘部长说,如果不拿出来算算,谁也想不到一个企业对那么多人产生着影响。
  现今流行企业家做慈善事业,宗庆后却淡淡地说:“我是有实力就做一点。有些企业家慈善了半天,连自己员工的基本生活都没解决好。”
  说得轻描淡写,其实这些年来,宗庆后已经不知不觉中做了不少实事。
  第一批去支援三峡,如今一起去的企业只剩下娃哈哈一家没有撤,而且越做越好。“现在交通便利了,很多企业家都纷纷到中西部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那纯粹是完成政治任务,成本挺高,还有一大堆烂摊子,宗总当时坚持要在当地投入,把生产带动起来。”当年跟着宗庆后一起去涪陵的陈刚强说,如今,涪陵娃哈哈厂的年产值已经超过了10亿,成为重庆市50强企业。
  后来的10年时间里,这样的模式被宗庆后复制到了全国各地,娃哈哈在全国22个西部和贫困地区投资了28.5亿元,不仅解决了当地不少失业人口,同时还带动了一大批配套产业。
  当年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给了宗庆后一个平台,他一直感恩在心。这么多年来,娃哈哈资助过的学校数不胜数,今年,全国各地21所娃哈哈希望小学已经破土动工。
  在社会有需要的时候,宗庆后总是站在前面。
  1998年那场大水很多人可能已经记不得了,但灾区人不会忘记,在当时食品、干净饮用水奇缺的状况下,娃哈哈除了捐款数百万元,还将供不应求的纯净水停止发放市场,集中送往灾区;
  2003年“非典”,娃哈哈一次性捐赠了市值900多万元的商品;
  2005年,娃哈哈将市值900多万元的童装和纯净水运往南亚灾区一线;
  2006年,台风“桑美”袭击温州,娃哈哈开着爱心车经过10多个小时颠簸将24万瓶纯净水送到灾民手中……
  宗庆后做的都是实在的事,娃哈哈的品牌却不知不觉深入人心。
最新产品
更多产品>>
产品搜索

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