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互联网+”:检测机构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2015-10-20 8:59:07
   
   为了顺应社会变化,很多检测机构也尝试着针对互联网做出一定的改变。例如,配合电商这一伴随互联网快速反应的企业类型,开展商品质量的检测。也有一些机构利用互联网这一大平台,开展宣传活动。甚至有一些机构,在电商的平台上开了自己的店铺,直接售卖自己的服务。但这些转变还局限在“+互联网”层次,仍停留在优化检测机构的管理与服务上,未能真正利用互联网优化自己的运营模式。对于检测行业甚至是整个工业制造业的提质增效,影响可谓微乎其微。
社会对检测机构的要求
  检测机构,尤其是国有检验检测机构最初作为国家行政管理配套技术手段,主要承担着国家对于市场各产品质量管理和风险防控的作用。随着市场化的进程,这些机构也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服务。在之前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时候,政府各项检测的频次比较多,各检验机构服务于政府的任务也会比较多。但随着社会经济速度放缓,国家为了提振经济,降低企业负担,必然减少相关的强制性检测的频次。同时要求检测机构通过兼并重组,减少财政负担。这就要求各检测机构在检测频次降低的状况下,主动开发新型服务,为产品质量提升和企业发展提供助力。
检测机构模式的改变
  以往的检测,都是用指定的方法检验测试某种样品的指定的技术性能。过程主要分为接受样品、实施检测和出具报告。现在一些机构已经开始尝试利用“物联网”技术追踪管理送检方提供的试验样品进行物流,利用互联网远程进行检测报告的打印。这些对于扩大检测机构覆盖范围,实现远程检测都有一定的试验意义,但都很少触及到改进实施检测。归根结底是在于,大多数的检测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价格昂贵,固定投资比较大,回报率较低。为了能够在经营上达到盈利,所以希望开展同一项目大频次的检测,摊低成本。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国家的强制检测或者大规模抽检,但这些检测往往结果重复,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缺乏效果。随着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的改变,这种模式将逐渐减少。所以检测机构应该首先放下希望大规模增加检测频次或者检测数量的旧思想,把重心放在为企业、政府提供能够解决问题的切实数据上,才能发现检测机构发展的新模式(新旧检测模式之对照见文后图表)。
互联网对检测的改变
  互联网的本质,是可以提供一个多点互联的平台,并且提供一个信息数据可以低价高效收集、整理、分析的媒介。在这里,以往一些成本极高而又缺乏效果的工作,以及很多被人们忽视的产品价值被重新挖掘,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和信息处理能力加以应用并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新价值。而检测的结果恰恰是大量的通过测试得来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来自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把它们收集整理和分析,挖掘新作用、新价值,恰恰是互联网的优势和高效之处。针对大量零散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可以达到了解宏观质量情况,发现隐含质量问题,减少重复测试,指引未来技术发展方向的作用。而这些举措,又将为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创新型企业降低测试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进而达到社会整合检测机构,国家制造行业提质增效,促进人人创新全面创业。
  通过与互联网的协同作用,检测机构将不仅承担单纯的测试工作,还将承担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工作。通过积累的大数据与产品技术特性相结合,为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为政府分析行业整体质量状况,这才是能满足社会需求和政府要求的检测机构的发展模式。
最新产品
更多产品>>
产品搜索

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