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门氏菌简介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种常见的肠道致病菌,特别是受粪便污染的环境、水、肉制品和蛋制品等食品中易存在,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杆菌,兼性厌氧,存在多种生化群,大约2000个血清型,因此在进行鉴定时要比其他菌复杂一些,目前在GB4789.4-2024标准中列出了常见的7个生化型,I型和II是最常见的沙门氏菌生化群,绝大多数菌株可以产硫化氢,赖氨酸脱羧酶为阳性,有动力,不发酵乳糖。而III型亚利桑那亚种和双相亚利桑那亚种为乳糖迟缓发酵型(ONPG阳性,乳糖阴性)或乳糖发酵型(ONPG和乳糖反应均为阳性),与其他沙门明显不同,在三糖铁琼脂上表现为A/A,在XLD和HE琼脂上可形成与大肠菌群相似的黄色菌落,传统的培养基难以分离辨识。
二、沙门氏菌的培养
沙门氏菌的生长特性与大肠菌群类似,营养要求低,易存活,常用的非选择培养基基本上都可以使用,如TSA/TSB、NB/NA、BHI、LB、PCA等,30-37℃培养18-24h即可快速培养成功,在平板上菌落通常为无色透明状或接近培养基本身的颜色。菌种活化不宜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如TTB、XLD、SC、RVS等)。
三、沙门氏菌的保存
由于沙门氏菌易存活的特点,一般的菌种保存方法均可使用。短期保存可以使用斜面保存法或半固体保存法,在2-8℃可存活1-3个月甚至更久,使用瓷珠法、甘油法活脱脂牛奶进行冷冻保存,在-20℃可存活至少一年以上,在-70℃以下可存活数年甚至数十年以上,一般不容易死亡。称取本品46.2g,加热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分装,121℃高压灭菌15min,备用。
四、菌种的生化鉴定
由于沙门氏菌的生化群较多,生化反应并不完全一致,可参考GB4789.4标准或细菌鉴定手册进行判断,也可使用生化鉴定系统。
GB4789.24标准生化判断图表:
|
生化1 |
生化2 |
生化3 |
生化4 |
生化5 |
生化6 |
TSI |
K/A或A/A |
K/A或A/A |
K/A或A/A |
K/A |
K/A或A/A |
K/A或A/A |
赖氨酸 |
+ |
+ |
+ |
- |
+ |
+ |
氰化钾 |
- |
- |
- |
- |
- |
+ |
靛基质 |
- |
+ |
- |
- |
- |
- |
尿素酶 |
- |
- |
+ |
- |
- |
- |
硫化氢 |
+ |
- |
+ |
- |
- |
+ |
甘露醇 |
/ |
+ |
/ |
/ |
/ |
/ |
山梨醇 |
/ |
+ |
/ |
/ |
/ |
/ |
ONPG |
/ |
/ |
/ |
- |
- |
/ |
生化1:典型沙门氏菌反应,大多数沙门氏菌都是这个反应。
生化2:可能为靛基质阳性变体的沙门氏菌,需结合血清学结果确认。
生化3:尿素酶出现阳性大概率不会是沙门,但仍然要通过血清学试验进行确证。
生化4:可能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必须同时做血清符合才能确认。
生化5:可能为不产硫化氢的沙门氏菌,需要结合血清学结果确认。
生化6:可能为KCN阳性的沙门氏菌生化群,需补做其他生化。(IV型的其他生化反应为卫矛醇-、ONPG-、丙二酸盐-、明胶液化+、山梨醇+、酒石酸盐-、半乳糖醛酸+、粘液酸-、γ-谷氨酰转肽酶+、β-葡糖醛酸酶-、水杨苷+、乳糖-、O1噬菌体裂解-;V型的其他生化反应为卫矛醇+、ONPG+、丙二酸盐-、明胶液化-、山梨醇+、酒石酸盐-、半乳糖醛酸+、γ-谷氨酰转肽酶+、β-葡糖醛酸苷酶-、粘液酸+、水杨苷-、乳糖-)
若生化反应结果不在以上表格中,则为非沙门氏菌。
注:本文属海博生物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