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细小病毒B19
2008-12-5 16:03:22 青岛海博生物
人类细小病毒B19(B19)属于细小病毒科的细小病毒属,是目前已知惟一对人类致病的细小病毒。由于其是英国科学家1975年筛查无症状乙肝患者血清时于B组的19号样品中发现 的,故名为细小病毒B19。
病毒呈球形,直径2026nm,核衣壳为20面体对称,无包膜。基因组为ssDNA,长度5.6kb。基因组右侧编码两个结构蛋白VP1和VP2,两者分别占整个衣壳蛋白的4%和96%,除了在VP1氨基末端有一 227个氨基酸的独特区外,结构相同。左侧编码一个非结构蛋白。对热、干燥、冻融以及去污剂等十分稳定。细小病毒B19感染的靶细胞是骨髓中分裂旺盛的红细胞系前体细胞。病毒通过对这些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和随后引起的免疫应答而致病。
约90%以上的成人可检测到细小病毒抗体,病毒感染多发于40岁以内,25%的感染者可无临床症状,50%伴有皮疹。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密切接触和垂直传播,输入被该病毒污染的血制品也是其感染途径。一年四季均有感染,但暴发流行多发生在冬末春初。传染性红斑最常见于4—15岁的儿童,潜伏期为6—8d。病毒经飞沫侵入上呼吸道在局部增殖后,经血循环扩散至骨髓,在骨髓的红系前体细胞中增殖,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感染后临床表现因个体的年龄和免疫状态不同差异较大,可表现轻微的咽喉疼痛、身体不适、肌痛、传染性红斑等;在成年妇女可引起短暂的多关节炎或关节痛;孕期感染可引起自然流产和死产;对潜在红细胞缺陷如镰状细胞贫血病人,细小病毒B19可引起严重的再生障碍危象;持续细小病毒感染可导致慢性骨髓障碍,在免疫缺陷病人导致慢性贫血;最近还报道细小病毒B19感染与急性肝炎有关。
细小病毒B19感染的检查,可应用核酸杂交、免疫电镜等方法,直接检测血清或咽喉洗漱液的病毒;也可通过酶免疫试验检测血清中病毒lgM抗体,作为近期感染诊断。
目前,尚无针对人细小DNA病毒的疫苗,对传染性红斑及再生障碍危象等治疗仅为对症处理。制备含有针对人细小DNA病毒的免疫球蛋白,可用于治疗和改善免疫功能受损病人的持续性细小病毒B19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