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途:荧光法检测大肠埃希氏菌。
包装方式:塑料管装9ml,单支独立包装,更防漏,免污染。
保存条件及保质期:2-8℃;保质期六个月。
成分(g/L)
胰蛋白胨 20.0 乳糖 5.0 三号胆盐 1.5 磷酸氢二钾 4.0 磷酸二氢钾 1.5 氯化钠 5.0 MUG 0.05 PH值 6.9±0.2
检验原理:
胰蛋白胨提供碳氮源;3号胆盐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特别抑制革兰氏阳性杆菌和粪链球菌;乳糖是可发酵的糖类;磷酸氢二钾和磷酸二氢钾为缓冲剂;氯化钠可维持均衡的渗透压。大肠埃希氏菌含有的葡萄糖醛酸苷酶作用于4-甲基伞形酮-β-D 葡萄糖醛酸苷(4-Methylumbellifery-β-D-Glucuronide 简称MUG)的β糖醛酸苷键,使其水解,释放的4-甲基伞形酮在366nm 紫外灯下产生蓝白色荧光。97%的大肠埃希氏菌、10%的沙门氏菌以及少量的志贺氏菌具有葡萄糖醛酸苷酶。
EC-MUG培养基管(9ml)微生物质控结果:
EC-MUG培养基管(9ml)微生物灵敏度试验:
接种以下质控菌株,放置44.5±0.5℃需氧培养24-48小时。
试管开关操作图:
相关资料:
EC-MUG实验中试管荧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点击查看
操作视频|新型防漏液试管使用操作 点击查看